重视信息服务类报道,通过报网微端等多渠道及时准确刊播政务信息、惠民政策信息、生活服务类信息。新媒体平台开设■■■★★“政情”专题,提供政策信息服务★■◆■◆。《南通日报》常态化开设“卫生健康”专版,加强健康科普,传播健康知识,进一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江海晚报》推出“小俞聊天气”“通博士讲安全”“科学健身ABC”★◆◆■★■“畅行南通 平安相伴★■”等专栏和“医线”“养生”专版等★■★,及时关注交通、天气、健康◆★■、安全等百姓线.社会服务
积极刊发各类公益广告■◆◆★★■,内容涉及移风易俗★★◆■◆、关爱未成年人、低碳生活、志愿服务◆★、文明创建等诸多方面,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南通日报》《江海晚报》全年刊发公益广告版面分别为80多版◆■◆、100多版。
严格遵守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与所有聘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支付薪酬、缴纳“五险一金◆◆★★”。认真执行员工法定假期、病假◆■★★■■、婚假、产假、丧假、工伤假等制度,保障员工休假休息权利等■★◆。
集团推出的《南通向新力》系列微纪录片聚焦科技创新、跨江协同等热词描绘南通加快推进传统产业集群迭代升级的壮美画卷。其中第一集《南通向新力 风从海上来》作为海洋强市工作推进会的宣传片,受到与会者的广泛关注。
划定经营工作底线,广告出版流程与新闻采编流程严格分开。建立完善广告发布管理系统★★★,积极构建经营行为规范开展长效机制■★■★,纪检审计、财务、经管等各管理部门协同合力,强化管理。
将民生新闻作为新闻宣传的重点工作,《南通日报》开辟“看南通·民生”新闻专版,聚焦重大民生工程◆◆,及时关注就业、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话题,反映少数民族、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意见呼声。《江海晚报》开设★★■■“阳光下成长”专栏讲述关爱未成年人的暖心故事◆■◆★,每周推出一期《晚晴周刊》关注老年人身心健康。各平台还在全国助残日、妇女节、儿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推出重点报道,反映的生活状态◆★,挖掘普通劳动者身上平实而温暖的故事★◆,折射时代精神◆■■★,彰显人文关爱。
坚持守正创新★★■,用形式多样的新媒体产品传播党的声音,凝聚前行的力量。南通发布客户端在理论专题《学与思》中开设视频专栏★◆■,生动阐释宣传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让网友有◆◆■★■★“声临其境”的学习体验,全年已集纳48期◆■■◆★。开展◆■◆★■“学理论 强信心 谋发展 学习思享汇◆◆■■■”网络主题传播活动,并以微视频专栏形式在报业新媒体平台刊播■■★◆★◆,深入浅出阐释新思想伟力◆★★★★。
2024年获省级以上新闻奖项62件,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江苏省好新闻一等奖7件◆★■★■,赵超构新闻奖一等奖5件。
统筹媒体融合发展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有待进一步压实,产业转型速度有待进一步加快,员工队伍的整体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坚定不移推进内容生产的全媒体化★■,及时调整生产传播机制,理念上推动“内容为王”向“内容+场景为王”跃迁★■◆◆,手段上由“单一叙事”向“多元表达★★”迭变。制作的融媒体作品《与豚共舞》、系列短视频《凡人微光》;网络作品《农村五保户顾米玲看病记——住院 7天花 376 元》《真英雄!南通一辆汽车坠河★◆,危急时刻,两位勇士一个划船一个游泳拼命救人》、动漫作品《小江豚奇遇记》等一系列融媒体精品◆★★★◆,获得极佳的传播效果,分别获得2023年度江苏省好新闻媒体融合类一、二等奖★■■。
针对道德领域热点问题积极发声◆■■,自觉不良之风,维护公序良俗,弘扬社会正气。通过常态化报道道德模范和一批先进典型人物,充分挖掘和记录暖心善举,弘扬正确道德观念,传递真善美■◆★★★,维护社会公德。
经营活动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网信◆★◆■、新闻出版等部门发布的规章制度★■◆■★,规范广告、发行、创收等经营行为。结合集团实际,进一步制订
坚持移动优先原则,以新闻宣传“时◆★★■、度、效”为总要求和指挥棒◆★◆,全力推进“策、采、编、审、发◆◆◆、评、馈”一体化运行,◆■★★◆“中央厨房★★◆■◆■”于2019年投入生产使用■◆■★,形成了一次采集★★、多元呈现、立体传播、全效服务的融合发展新格局■◆★◆★。
下一步◆★■■■★,集团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吴新明书记“坚持高站位、提高时度效、紧扣中心大局、提升凝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总要求,紧扣市委宣传部提出的“强基础、拉短板■■◆◆、创品牌、争先进”工作要求■◆,大力发展媒体新质生产力,扎实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提供更加有力有效的舆论支持。
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长期关注做好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播■◆◆◆■,设置“文化中国行”专题,根据时令开设“我们的节日 春节■★”“我们的节日 端午”◆★◆“我们的节日 中秋”等栏目,用新闻报道的方式讲述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传统文化走向繁荣。
集团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政治家办报、办网站、办新媒体,以正面报道引导社会舆论★◆■◆,传播正能量,唱响主旋律,推出了大量体现社会服务责任、彰显人文关怀的精品力作,全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得到了新的提升★■。
严格落实《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等规定,为符合条件的人员申领新闻记者证,进行登报公示★◆■,及时收回离职、退休、转岗等人员的记者证,做到记者证的申请、发放、管理工作规范有序★◆。
突出宣传好乡村振兴的战略政策◆◆■■、宣传好党委政府的惠民情怀◆★◆■★★,讲好“三农”故事,助力乡村振兴。全年围绕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农业科技、高标准农田等重大主题■■★,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采写出了一大批“沾泥土★★、冒热气、带露珠”的★■◆★“三农■■★◆”新闻作品。《南通日报》全年推出24期乡村振兴半月刊,多幅乡村振兴题材照片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农民日报》采用,有70余篇文章被◆◆■“学习强国”转载◆★★。
积极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要求新闻记者在采访时必须出示新闻记者证;集团所属媒体在报纸◆■◆、网站固定位置公布行风监督电话,由专人受理举报投诉问题,畅通监督渠道,接受读者监督。
坚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关注的疾苦◆★◆★■■,聚焦普通劳动者的生存状态■■★★◆。集团拍摄的《凡人微光》(2季)系列短视频◆■,以小切口承载大主题,通过短视频的形式聚焦“逆风前行”的普通劳动者,挖掘他们身上平实而温暖的生活态度,凸显暖色调,弘扬正能量。
南通解放后,《江海报》一分为二,分为“农村版★★”◆◆★■◆“城市版”。1952年11月,“城市版”改版为《南通市报》。1971年9月1日■◆★★■,《南通市报》停刊。1980年7月1日《南通市报》恢复出版。1983年7月1日■■◆■◆★,《南通市报》更名为《南通日报》。1993年7月1日◆★■★◆,创办《江海晚报》■★★◆。
严格遵守《南通日报社(集团)关于规范化管理全媒体广告经营的若干规定》等制度。明确要求在刊发前对广告进行审核★◆★■◆■,严格执行三审三校流程,对广告内容进行层层把关,组织开展业务流程、案例培训◆◆◆。积极参加市广协组织的广告审查员培训。未出现被处罚的违法违规问题。
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大主题,统筹全媒体平台,开设“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江海两新在行动■◆”“向新而行——新质生产力发展在南通”等专题专栏,持续推出融媒体报道,不断增强重大主题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精心组织◆★◆■■◆、精细谋划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全省全市两会★◆◆、南通获批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40周年等重要会议活动、重要时间节点宣传报道,取得较好传播效果■★■■,充分体现南通报业在重大主题、重要节点宣传中的应有担当、创新作为■★◆■◆★。
积极做好极端天气★■◆■■、灾害事故◆★◆★、公共安全等预警提示,加大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关爱生命◆■■★,避免“二次伤害”◆★◆★。去年6月,我国全面进入主汛期,防汛形势日趋严峻■★★,报业全媒体平台开设◆◆★“迎战汛期考验 守护江海安澜■■◆★★◆”专栏,进行防汛减灾知识科普,报道我市全力打好防汛工作主动仗的行动★◆■★◆,全力守护江海安澜★★◆■、人民安宁。
通过搭建问政、民生类服务平台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搭建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与市慈善总会多年合作,开展阳光助学行动◆◆■◆;主动担当作为★■◆■■,设置“南通报业通通帮◆◆★■★■”窗口,开设“新闻110 记者来帮您”专栏,以新闻报道为媒介开展助农★◆■★、助企◆◆■◆■、解民生难题等活动。
创造条件支持保护正常采编行为。建立多方联动机制◆◆,更好地帮助申诉和维权◆■◆★◆★,未收到采编人员申诉★■◆★◆。
目前已形成由南通发布新闻客户端◆★、《南通日报》《江海晚报》和《三角洲》杂志★◆,以及报业所属各类网站、双微★★、学堂、智慧教室、共建融媒分中心等组成的◆★◆◆“1+3+N◆★■”全媒体传播矩阵,是通城第一新闻宣传品牌、党务政务信息首发平台,在省内地市党媒融合发展中走在前列■◆■★■■,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党报融合创新先进单位。
深入挖掘崇德向善的精神文明典型和志愿者行动,及时予以报道,以典型和榜样的力量来激励群众★◆,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道德新风尚◆◆■★、移风易俗、中国梦等方面的宣传■◆★■■,正党风、淳民风、扬家风、树新风。全媒体平台开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身边的感动》等专题专栏,刊发《虽然只是海安火车站的一名保安◆■★■,但他用行动诠释了——温暖的城市会吸引人、留住人》《用时间垒起一个家,用行动诠释人间真爱◆■★■◆!张书萍二十三年如一日照顾植物人丈夫》等一批优秀稿件,激发人们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常态化刊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公益广告,于润物细无声中传递核心价值,凝聚社会共识■■。
及时报道科技创新、文教事业发展最新成果■★★■,推动提升大众科学素养◆◆★。在《南通日报》开设“看南通·经济科技”专版、“创新南通”专栏,关注科创项目、创新平台◆★■◆★、科技招商等科技重点工作,全方位展现科技创新在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全年共出版新闻特刊24个,刊发专栏及新闻稿件近百篇。
集团连续获评省、市◆★◆“文明单位■■◆★★■”称号,被授予省、市五一劳动奖状,并在2021年市委年度综合考核首获第一等次的基础上■★■,此后继续保持在先进行列。
南通发布客户端◆■★“学理论 强信心 谋发展 学习思享汇”网络主题传播活动专题
2015年起,历经多轮融合改革■■◆■◆,南通报业形成了由南通发布新闻客户端■■◆★◆,《南通日报》《江海晚报》和《三角洲》杂志,以及报业所属各类网站、双微■■■◆、学堂★◆★■★◆、智慧教室■★★■■、共建融媒分中心等组成的“1+3+N■◆”全媒体传播矩阵。目前,全媒体用户、粉丝总量超过520万★◆,日活用户50万。
高度重视采编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要求新闻从业人员严格遵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等◆◆◆★■,健全规章制度■■■,规范采编行为,常态化警示、教育、提醒新闻采编人员在采编活动中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和新闻纪律。鼓励记者深入采访现场,践行“四力★◆★◆◆■”,坚决杜绝有偿新闻,低俗庸俗媚俗内容■★★■■。尊重原创保护版权,建立健全版权制度,增强员工版权风险意识。
集团在重大问题、突发事件、热点焦点问题上正确引导,主动作为,不断壮大主流舆论。2024年■★◆★◆★,围绕“两新◆★■■★◆”行动、科技创新、跨江协同等中央和省市重要决策部署做好解读阐释,聚焦经济政策落实显效开展专题报道,着眼高质量发展亮点成就强化正面宣传,发挥党媒舆论场“定海神针★■■◆”的作用。对新一轮城市更新◆◆★■、人才招引◆■■■、生育友好等百姓关注的热点民生话题,报业集团把握时度效◆■、突出引导力■■★,精心策划议题,周密组织报道,较好地回应了社会关切。
《广玉兰》《城市记忆》《紫琅茶座》等是集团特色文化品牌专栏,强调地域符号、景观和文化,突出江海风情和人文审美,每年推出上百篇美文。《江海文学》《夜明珠》副刊长期致力于宣传本土的文学创作,选材不拘一格★◆■◆,有小说、散文、诗歌等★■◆★◆,全景展示南通文坛的繁荣。针对不同读者群★★◆◆,开设★◆■■■◆“本土文本■★◆”“江海新韵■★”“岁月流金”等栏目,提供读者需要的精神食粮★★,潜移默化积淀文化素养。
建强用好报网端微全媒体平台,强化策采编审校等全流程管理,做到★★“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一条底线★■◆■、一体推进”。重点做好新媒体账号管理,定期组织开展意识形态检查、安全生产检查等,进一步压实管理责任,全年未发生重大安全刊播差错。
积极运用全媒体矩阵◆★,对外扬名造势★■★,努力讲好新时代南通故事,传播好南通声音■◆■■★★。推出英文版,每周一期,全年刊发近50期◆■★★,南通发布客户端开设“洋眼看南通”专题,推荐集纳英文版上的重点稿件和精彩内容,在对外推介宣传南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积极为■◆“投资南通”账号提供优质内容,《太燃了■◆■★★★!南通这里的烟火秀,绝美◆◆!》《演绎“中国的哈姆雷特”,古装越剧白罗衫精彩上演》等多个原创短视频在南通x、facebook等海媒账号播出■★◆◆★★。继与新华社江苏分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媒体融合创新发展中心◆■◆★”后,2024年,集团又与上海报业集团签署媒体融合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澎湃新闻联建★★■★◆“长江口创新协同研究基地”,借央媒“大船出海”,扩大报业内容品牌的国际传播力。
新媒体平台常态化开设“涉企网络侵权举报”■■“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举报”等举报专区◆■■★,对举报的不良现象进行舆论监督。注重做好网络辟谣,澄清谣言谬误,还原事实真相。在南通网和南通发布客户端开设“网络谣言曝光台”和■★◆★◆“今日辟谣■★■◆”等专题,及时转载、发布各类权威辟谣信息★■★,对已查证和辟除的网络谣言及时披露■★◆◆◆,揭示谣言危害◆■★★◆★、遏制谣言传播,为清朗网络空间贡献力量。
组织■◆■“菁锐讲坛”12场;项目化实施青蓝工程■◆,对结对师徒实行跟踪管理★◆■■◆◆,在实战中传帮带■■◆★■★;利用“人民学习”平台,开展员工培训■★◆★◆◆,强化政治素质、提升业务技能★★◆◆。参训1000余人次。
《南通日报》前身《江海报》,创刊于1942年元旦,是苏中四地委的机关报◆★★◆★。
集团设置民生热线部,公开热线电话,开办“一追到底”专栏,常态化开展批评性和调查类报道,通过抽丝剥茧式采访,解析社会发展中的难点难题★◆◆,对不良现象进行曝光揭露★◆★,刊发《孩子转学保险费难索回◆■★◆★■?律师提醒:费用转给私人账户涉法律风险》《儿童游乐场馆毫无征兆闭店■◆,★★★■◆“散步的蜗牛”成了■◆“消失的蜗牛”?》《光明南村:停车场变垃圾场?》《遇上糟心事星雨华府业主“比较烦”?》等舆论监督类报道100多篇。同时,南通日报还与政府12345热线协作开设“民心专列”周报栏目,有效开展新闻舆论监督,推动城乡环境治理、生态文明建设★■★◆、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高质量发展。针对暂时不宜公开见报的热点问题★◆◆■,通过内参等方式供政府决策参考,去年共刊发6期内参■◆◆★◆■。